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融数据

制造业靓丽“成绩单”背后的金融力量

2020-12-31 14:4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张末冬 浏览击量:

育新机、开新局。从大到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制造业发展正经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金融业能够在这种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成为近年来监管部门与各行业着力探索的问题。

政策率先提供了推力和保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金融管理部门通过提升考核权重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如,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中进一步提高了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和制造业融资的考核权重;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提升服务制造业的战略层级。

金融机构挑起大梁,全力支持制造业企业。《金融时报》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万亿元,高于过去5年的累计增量;增长11.3%,为近5年最高。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2.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包括金融在内的各方资源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提升制造业发展“含金量”

对制造业的重视基于多重因素——有内有外,有困境所限,有产业升级之下要经历的必然阶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光大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张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产业链中创造价值、吸纳就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等其他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部分制造业行业仍然产能过剩。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低迷。随着国家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制造业企业订单逐步恢复,部分“两头在外”加工企业转向内销,但市场需求仍低于生产恢复的进度。

制造业企业是经济浪潮中的“大船”,是经济发展之“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制造业本身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金融机构必须提高认识,对相应的金融服务也理应有更高的要求。

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白名单、创新各类产品、引入数字化技术……针对制造业,商业银行正在打造全方位金融方案。

“真金白银”最为实在。“作为国有大型银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李洪斌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建设银行坚持以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这“三个能力”建设为根本遵循,将主动践行大型银行担当与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截至2020年11月末,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贷款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贷款客户突破20万户,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发挥带头示范效应,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长期贷款——为制造业“量体裁衣”

中长期贷款是银行业解决制造业融资问题的关键点。

过去,受金融服务新兴制造业能力不强、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不高,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比重也较低。然而,先进制造业依赖于研发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征,需要的是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长期投资,对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大。同时,以短期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不仅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也导致企业必须在资产端匹配相应的流动性资产,从而限制了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研发和主营业务中,造成企业长期盈利能力边际下降。

商业银行顶层设计无疑要发挥“指挥棒”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专门政策,实施差别化项目准入、抵质押管理和项目评估流程,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核程序,帮扶临时困难企业等,并在资源配置、定价管理、考核激励、行业研究等方面加强配套支持保障,通过研发新产品,加强对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支持,鼓励发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11月末,建设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均达到5000亿元左右,均较年初增长1000亿元左右,有力支持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要求全行在授信业务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丰富金融产品,提高中长期贷款比重,把增加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同时,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额度管理、贷款定价、前置准入审批等权限下放给分行,并给予考核优惠,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先进制造业贷款项目,给予内部资金考核优惠。截至11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64.39%,制造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均超额完成全年增速任务目标。

兴业银行构建了涵盖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企业等多种类、多层次的优质制造业企业白名单,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资产负债比例考核机制,在降低制造业客户融资成本的同时,持续深化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业务的耕耘。截至今年11月末,该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91亿元,较年初增长352亿元,增幅达47%。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三季度末,余额超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增长22.1%,比制造业贷款整体增速高近一倍。

制造业升级之下的新金融

除了“真金白银”的投入,银行还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急企业之所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之所困。

一般而言,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差异较大。大型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丰富、融资能力强,主要通过合理搭配融资产品和期限以降低成本,如有的大型优质企业通过贷款招标、整体价格谈判等方式,降低贷款成本。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有限、抵质押能力较弱,在抵押物提供便利性、贷款发放时效性等方面要求较高。高端制造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初期投入巨大,对资金规模、股债资金合理配比、资金期限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基于这些不同需求,银行创新推出了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例如,建设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制定先进制造业信贷客户选择标准,建立起“十大产业、五个维度、六项措施”的管理模式,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加大资源投入,积极服务掌握关键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细分行业领军客户。该行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要素,建立了“技术流”评价体系,将企业的“软实力”打造成融资的“硬通货”。值得一提的是,该行针对制造业企业员工数量多、住宿难的问题,充分运用新金融理念,深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推出“产业工人住无忧”方案,让企业员工住有所居、心有所安。

兴业银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涵盖贷款、债券、基金、股权投资、租赁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2019年,在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购贷款的支持下,安踏集团完成对始祖鸟母公司芬兰体育用品公司亚玛芬的收购,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品牌公司。今年8月,该行又作为主承销商之一,以利率3.95%的价格帮助安踏体育完成2020年度3年期10亿元熊猫债发行,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据统计,截至11月末,兴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573亿元,投资制造业企业债券超过957亿元,融资租赁204亿元,并购融资业务投向制造业14笔、融资规模45.36亿元,并在近4年累计为制造业承销发行债券3647亿元,支持了吉利汽车、福耀玻璃、京东方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激发创新活力,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大中型银行业务多元性强、产品种类丰富,有更强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综合金融打包“一揽子”服务,能够降低其总体财务成本。

筑牢防风险藩篱

“在支持制造业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面对内外部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在存量风险和疫情影响相叠加的影响下,不断优化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张琦强调了防风险的重要性。

“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是投对方向,有保有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总体而言,新增贷款规模是要增加的,但是内部有增有减。例如,对于符合产业链升级趋势、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要重点支持;而对于产能过剩、发展粗放的企业,则要逐步退出。因此,未来对于制造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厘清信贷投放结构,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趋势的研究。“只有真正了解了实体经济,银行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曾刚说。

对此,建设银行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产品质量提升,压缩退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为实现制造业信贷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兴业银行则实行“有保、有控、有压”的差异化信贷政策。《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该行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适应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领域,传统产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改造等经济新动能领域,以及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较小的医药、汽车、环保等弱周期产业民生消费领域,对产能过剩的产业实施总量严控。同时,进一步理顺尽调、审查、贷后管理等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优化流程,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甄别能力、预警能力、计量能力、应对能力,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新阶段 新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中国制造正站在新方位和新起点上,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金融如何助力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也是摆在当下的重要命题。

“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布局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张琦表示,下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以及各项政策帮助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将不断加速。光大银行将坚持“两动三化”(创新驱动、整合推动,国际化、市场化和数字化)战略思维,围绕“敏捷、科技、生态”三大战略转型,把创新驱动作为“动力系统”,推进E-SBU协同发展战略和集团联动,坚决落实好各项金融支持政策,把支持制造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做好信贷服务工作。

对此,李洪斌也表示,建设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不断运用新金融逻辑,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践行新金融行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可以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礁石险滩”,金融服务同样要“过关斩将”。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局和责任,又是市场和机遇。新的阶段,商业银行服务制造业必将在守正和创新中再进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