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金融要闻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

2020-11-13 08:31 来源:金融时报-深度报道 浏览击量: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对2019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业总体平稳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仍然较多。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金融风险防控形势更加复杂化。“随着境内外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金融动荡可能会加大国内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并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加剧。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与此相关的汇率起伏加大、资产泡沫、货币错配等相关风险。”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国际国内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为下一阶段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访专家均表示,保持前期政策稳定、重点领域“精准拆弹”、补齐制度短板、加强金融监管等仍是题中应有之义。

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发达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而我国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在正常货币政策区间,是全球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

过去一年,正是这样的政策定力为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赢得操作空间。《报告》指出,近两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防范风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企业杠杆有效下降,合理控制居民部门杠杆过快增长,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一系列政策,2019年末,宏观杠杆率较2018年的249.4%上升约5个百分点,比2008年至2016年年均约10个百分点的涨幅明显下降,宏观杠杆率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这一优势弥足珍贵。“疫情冲击下,部分发达经济体出台了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非常规货币政策。”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部分国家货币政策已现“弦紧弓曲”的格局。然而,在全球人口红利下降、技术进步瓶颈以及资本投入产出效率边际递减的背景下,单靠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不可持续,不仅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领域深层次问题,而且会伤害金融体系的稳健性,造成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进而加大金融危机暴发的潜在风险。

“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促进居民储蓄和收入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不久前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帮助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王一峰表示,在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的大背景下,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已成为“稀缺资源”,要加倍珍惜,同时通过深化改革激活经济内生增长潜力,避免形成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

对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 主动作为加强监管

过去两年,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精准拆弹”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根据具体机构的不同情况,监管机构引导、推动了对包商银行、恒丰银行、锦州银行等机构的改革重组、风险化解工作,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处置,系统性风险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对高风险机构的“精准拆弹”,有助于防止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染。王一峰表示,未来要继续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金融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以有效风险防控为目标,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对少数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严格防范道德风险。

同时,对重点领域风险的根本整治也在同步推进。《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在运营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至29家,借贷规模及参与人数已连续24个月下降,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等风险得到全面治理,P2P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根本整治。

受访专家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监管层要对风险保持高度敏感、主动作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下的挑战则是对金融监管机构的更高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监管应该更加主动,敢于质疑,及时提示被监管金融机构关注市场风险。“监管应具备逆经济周期性思维特征,尤其是经济处于繁荣快速增长,市场主体信心膨胀,风险意识减弱,金融市场整体风险意识淡薄的时候,往往为金融风险隐患积累暴发埋下引线。监管层必须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性、敏感性,尤其是要主动质疑泡沫经济下的风险隐患。”

补齐制度短板 深化金融改革

更为根本的风险防范之道还在于扎紧制度笼子,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加强金融业的竞争力、适应性,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从2020年9月发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及10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到,一系列金融领域的基础性制度逐步完善。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此前表示,对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准入和监管,体现了金融业是特许行业的理念,也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制度补短板是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调整。而更主动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还要落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上。《报告》提出了未来金融市场改革的一系列重点工作,包括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好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加强债券市场统筹管理等。

“未来,进一步开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抓手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